现身说事
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吉红:
期待更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
作为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基地,华中数控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,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,几乎每年都要招聘50名左右的高职学生,从事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操作、维护等工作,其中2004年招的一批员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那年我们一开始接纳了数十名学生,其中有30人来自我们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的“订单班”,这些学生培训上岗后让我们非常满意,他们很快就适应了工作要求,现在不少人已经成为公司技术服务、产品销售等部门的技术和管理骨干。另外20多人来自我国另外一所以数控专业为重点的高职院校,可让人遗憾的是,他们和“订单班”的学生同时参加培训,同时上岗,但工作表现差别很大,相应的,半年下来拿到的奖金也拉开了较大的差距。这样一来,他们心里也感到很不平衡,到了年底,这20多人中走了一大半。
最近几年,我们每年招的高职学生大都是一半来自公司与高职院校合作的“订单班”,一半其他院校的,普遍的感觉和2004年差不多,都是来自“订单班”的学生好用、上手快,而后者需要再培训半年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,才能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。
我一直在思考,同样是学数控技术、数控设备维护、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,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?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,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。
比如数控技术专业,国家确定的专业目录中对该专业的就业定位、所学课程等有基本指导,可目前使用的专业目录是2004年颁布的,虽然每年也在修订,但总的来说还是按照传统学科方式设置的,与目前企业的生产实际有较大差别。
另一方面,在专业目录的指导下,每个学校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课程,受实训条件和师资水平等现实因素的制约,各校学生的水平,特别是实际操作技能有较大区别,与企业实际要求也有很大差距。
要解决这些问题,我觉得必须加强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互动,通过校企合作,共同对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。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,很愿意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。如果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,那企业就可以节省下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来投入研发和生产,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头疼的事困扰我们。
企业以生产、盈利为主,但接纳学生实习是需要企业付出成本的,例如机床操作所发生的费用、工具费用、师傅带徒弟的工时费、交通费等等。同时,企业还对学生的安全生产负有责任,可劳动保险该由谁来买,也没有统一的规定。国家为鼓励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,据说提出了可对企业减免税收的优惠措施,但实际当中很难落实。企业不知该找哪个部门来免税,这笔税怎么计算也不清楚。此外,学生的实习费用如何落实也没有统一规定。诸如此类的因素对企业的积极性产生影响,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并解决这些难题。
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,在我看来,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眼光都应该放长远些,主动接轨,相互合作,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。
■本报记者 刘琴 采访整理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高考]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《软件工程》大作业答案 (2022-04-25) |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